MSB Analog DAC
發表於 : 週三 9月 09, 2015 12:57 am
去年在用Berkeley Alpha DAC時一直關注著 hydra z這個DDC 後來入手w4s後走I2S介面之下我選擇了CP質較高的W4S而出了Berkeley Alpha DAC
前陣子買了NuForce DAC9 來方便平時使用..而在W4S出售之後本來要買最近很熱門的黑龍..無奈工作很忙所以一直延遲了..最近決定在訊源上做個完結.
這一兩年從耳機轉向訊源實在很燒錢,特別是DAC出的非常快.所以投資在"新"DAC上其實不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畢竟新產品貴且往往2-3年就被更新產品追過了),不過有技術的公司總是很吸引人.
所以這次就上我這兩年一直想要的機器吧.(希望不要再換了 ).
這個牌子在我剛加入AA時聽都沒聽過.後來才知道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品牌(那時還是學生)...10年之後我也終於拿到了入門票.
雖然只是一個版子..但質感很好
原廠附的電源供應器,蠻重的..
目前的系統
第一印像來說:
1.微動態很驚人
2.音場非常寬廣
3.厚實的聲音訊息量大.但高頻似乎比較平穩..
4.很扎實的技術.一般的DAC在輸入來說RCA幾乎都好USB很多..MSB Analog DAC USB介面的聲音幾乎跟RCA一樣.一樣好聽
//////////////////////////////////////////////////////////////////////////////////////////////////////////////////////////////////////////////////////////
<9/17>
聽了一個多禮拜目前輸入方式兩種
Hydra z走同軸:這部分聲線比較厚,聲音溫潤飽滿..細節非常多但比較含蓄,低頻厚實量多..中頻韻味十足,高頻延伸好但是比較暖的聲音.
直入USB:我的Analog是用384 usb,很多近期的國外評測是用Quad USB..就以384 USB input來說已經很驚人了,USB輸入的解析非常犀利,而聲線依然厚實.整體跟同軸比起來稍微刻意在動態跟細節的表現,滑順感沒有像同軸那麼的潤但結相更清晰.usb解析能做到這樣又兼顧厚度真的很不容易,播放dsd檔更是讓人動容.小提琴的拉弦撥弦歷歷在目,非常的享受.滿滿的細節滿滿的動態.如果384 usb是這樣的表現..我之後應該會再升級Quad USB
另外關於Analog的RCA輸出跟XLR輸出的差距..我是沒有特意去比對,因為SUPER 7只有RCA輸入所以RCA端接耳擴,平衡端接綜擴.
耳擴部分就不提了..簡單說以往我覺得換耳擴會升級比較多..但是實上DAC的改變是整體的提升.明顯到超乎想像(不過DAC的級距真的要往上跳,如版友說的類似價位的DAC能改變味道但改不了質,要整體提升還是往上一階試試)
而兩聲道雖然影響聲音的因素也很多(擴大機,喇叭的搭配)..但這次的經驗讓我明顯體會DAC重要..Analog在兩聲道的表現也是非常驚人的.那天機器剛到位我在試的時候我太太剛好從外面近來...
她:這次機器很不錯喔..
我:妳耳朵那麼厲害才剛聽到聲音就知道?
她:這罩子都罩著(平時喇叭會上防塵網再套上防塵套)聲音就已經比以前全開的聲音清晰而且還有很多細微的聲音.這不是很明顯嗎?
而Analog的平衡端我想是差不到哪去的(畢竟跟我以前用的DAC差距太大了),之後有時間我再試試這兩個輸出差異多少.
如果預算許可可以試著多存一點時間上上20-30萬DAC,我想會看到音樂不同的景色.高價DAC值不值是一回事,但聽音樂那麼久對高價器材總是會有個憧憬.試過退燒至少也沒遺憾了 (50-100萬的器材就不提了,至少像我一樣一般的上班族20-30萬大概是極限了吧..)
////////////////////////////////////////////////////////////////////////////////////////////////////////////////////////////////////////////////////////////
新朋友入住...........黑白配
MSB黑的質感也很好
黑白配...看來要換音響架了..不敢疊起來怕玻璃承受不了..一個就10公斤疊起來快20公斤..薄得很有質感..
/////////////////////////////////////////////////////////////////////////////////////////////////////////////////////////////////////////////////////////////
4/15更新
最近做了一些調整(墊材以及線材)..感謝版上前輩的幫忙讓我試了一些線材以及墊材
感謝同為msb用家的廖大哥指導..實在是收穫很多....
目前系統調整好了分享一下
analog dac以及power墊上BDR.
電源
訊號線
整個系統除了電供電源用cardas crosslink 8x (配藍星金).其餘都是同一走向線材(siltech 聲音比對用)
Acoustic revive usb 2.0PL 因走向?暫時沒調整
系統中最早換的是黑紅那對訊號線...替換了原來用了1年多的oyaide terzo rr........這換就已經有差...細節多很多..音樂形體明確..畢竟兩條線的走向差很多...但的確是喜歡的方向
接下來DAC墊上BDR+換電源連接線+換電源線(藍星銀)....這次的替換讓整體聲音的質感平衡性明顯上升...而對analog dac的高頻我已沒有任何意見了..這次的替換的確再一次體認MSB的精準以及優秀
最後上白黑WBT訊號線...這次訊號線的替換..聲音形體厚度都大了一圈..人聲磁性強烈..細節依然非常優秀..低頻彈性優秀..音樂平衡度很好..泛音自然..細節豐富...很好很好聽的一條線.目前用過RCA線中最喜歡的一條(雖然我用過的也不多啦)
耳擴P1U...換上一樣的電源線(藍星銀)
搭配最困難的T1 聲音凝聚扎實..推力不足而引起聲音細緻度降低的問題明顯改善.(當然推T1更好選擇還有很多,但這樣已經在尚佳的範圍)
搭配THX00..目前已是我最常用來聽流行音樂人聲的耳機...整體聲音氛圍很好..低頻也不是問題了(現在非常喜歡它的低頻Q且彈性佳)..而人聲很有特色..磁性溫暖飽滿...很耐聽
搭配w3000anv..非常華麗細緻的聲音..但一些較差的轉檔或下載檔就不太適合聽了..聽dsd就能感受到非常囂張非常妖豔...有發光的感覺
喇叭系統...AVM A3NG MKII 上一樣電源線(鍍銠公母頭)
喇叭線由SUPRA換為海帶線
喇叭為minima vintage
其實二聲道入門2年而已...還有很多要調整..我學學再分享吧
最後其實要分享的是音響這條路大家一起交流是很有趣的..最近常跟一些前輩聊天學習...我覺得不管是經驗分享也好.方向指導也好..有一群興趣一樣的朋友一起聊真的很棒(雖然我都是在聽啦 )
前陣子買了NuForce DAC9 來方便平時使用..而在W4S出售之後本來要買最近很熱門的黑龍..無奈工作很忙所以一直延遲了..最近決定在訊源上做個完結.
這一兩年從耳機轉向訊源實在很燒錢,特別是DAC出的非常快.所以投資在"新"DAC上其實不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畢竟新產品貴且往往2-3年就被更新產品追過了),不過有技術的公司總是很吸引人.
所以這次就上我這兩年一直想要的機器吧.(希望不要再換了 ).
這個牌子在我剛加入AA時聽都沒聽過.後來才知道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品牌(那時還是學生)...10年之後我也終於拿到了入門票.
雖然只是一個版子..但質感很好
原廠附的電源供應器,蠻重的..
目前的系統
第一印像來說:
1.微動態很驚人
2.音場非常寬廣
3.厚實的聲音訊息量大.但高頻似乎比較平穩..
4.很扎實的技術.一般的DAC在輸入來說RCA幾乎都好USB很多..MSB Analog DAC USB介面的聲音幾乎跟RCA一樣.一樣好聽
//////////////////////////////////////////////////////////////////////////////////////////////////////////////////////////////////////////////////////////
<9/17>
聽了一個多禮拜目前輸入方式兩種
Hydra z走同軸:這部分聲線比較厚,聲音溫潤飽滿..細節非常多但比較含蓄,低頻厚實量多..中頻韻味十足,高頻延伸好但是比較暖的聲音.
直入USB:我的Analog是用384 usb,很多近期的國外評測是用Quad USB..就以384 USB input來說已經很驚人了,USB輸入的解析非常犀利,而聲線依然厚實.整體跟同軸比起來稍微刻意在動態跟細節的表現,滑順感沒有像同軸那麼的潤但結相更清晰.usb解析能做到這樣又兼顧厚度真的很不容易,播放dsd檔更是讓人動容.小提琴的拉弦撥弦歷歷在目,非常的享受.滿滿的細節滿滿的動態.如果384 usb是這樣的表現..我之後應該會再升級Quad USB
另外關於Analog的RCA輸出跟XLR輸出的差距..我是沒有特意去比對,因為SUPER 7只有RCA輸入所以RCA端接耳擴,平衡端接綜擴.
耳擴部分就不提了..簡單說以往我覺得換耳擴會升級比較多..但是實上DAC的改變是整體的提升.明顯到超乎想像(不過DAC的級距真的要往上跳,如版友說的類似價位的DAC能改變味道但改不了質,要整體提升還是往上一階試試)
而兩聲道雖然影響聲音的因素也很多(擴大機,喇叭的搭配)..但這次的經驗讓我明顯體會DAC重要..Analog在兩聲道的表現也是非常驚人的.那天機器剛到位我在試的時候我太太剛好從外面近來...
她:這次機器很不錯喔..
我:妳耳朵那麼厲害才剛聽到聲音就知道?
她:這罩子都罩著(平時喇叭會上防塵網再套上防塵套)聲音就已經比以前全開的聲音清晰而且還有很多細微的聲音.這不是很明顯嗎?
而Analog的平衡端我想是差不到哪去的(畢竟跟我以前用的DAC差距太大了),之後有時間我再試試這兩個輸出差異多少.
如果預算許可可以試著多存一點時間上上20-30萬DAC,我想會看到音樂不同的景色.高價DAC值不值是一回事,但聽音樂那麼久對高價器材總是會有個憧憬.試過退燒至少也沒遺憾了 (50-100萬的器材就不提了,至少像我一樣一般的上班族20-30萬大概是極限了吧..)
////////////////////////////////////////////////////////////////////////////////////////////////////////////////////////////////////////////////////////////
新朋友入住...........黑白配
MSB黑的質感也很好
黑白配...看來要換音響架了..不敢疊起來怕玻璃承受不了..一個就10公斤疊起來快20公斤..薄得很有質感..
/////////////////////////////////////////////////////////////////////////////////////////////////////////////////////////////////////////////////////////////
4/15更新
最近做了一些調整(墊材以及線材)..感謝版上前輩的幫忙讓我試了一些線材以及墊材
感謝同為msb用家的廖大哥指導..實在是收穫很多....
目前系統調整好了分享一下
analog dac以及power墊上BDR.
電源
訊號線
整個系統除了電供電源用cardas crosslink 8x (配藍星金).其餘都是同一走向線材(siltech 聲音比對用)
Acoustic revive usb 2.0PL 因走向?暫時沒調整
系統中最早換的是黑紅那對訊號線...替換了原來用了1年多的oyaide terzo rr........這換就已經有差...細節多很多..音樂形體明確..畢竟兩條線的走向差很多...但的確是喜歡的方向
接下來DAC墊上BDR+換電源連接線+換電源線(藍星銀)....這次的替換讓整體聲音的質感平衡性明顯上升...而對analog dac的高頻我已沒有任何意見了..這次的替換的確再一次體認MSB的精準以及優秀
最後上白黑WBT訊號線...這次訊號線的替換..聲音形體厚度都大了一圈..人聲磁性強烈..細節依然非常優秀..低頻彈性優秀..音樂平衡度很好..泛音自然..細節豐富...很好很好聽的一條線.目前用過RCA線中最喜歡的一條(雖然我用過的也不多啦)
耳擴P1U...換上一樣的電源線(藍星銀)
搭配最困難的T1 聲音凝聚扎實..推力不足而引起聲音細緻度降低的問題明顯改善.(當然推T1更好選擇還有很多,但這樣已經在尚佳的範圍)
搭配THX00..目前已是我最常用來聽流行音樂人聲的耳機...整體聲音氛圍很好..低頻也不是問題了(現在非常喜歡它的低頻Q且彈性佳)..而人聲很有特色..磁性溫暖飽滿...很耐聽
搭配w3000anv..非常華麗細緻的聲音..但一些較差的轉檔或下載檔就不太適合聽了..聽dsd就能感受到非常囂張非常妖豔...有發光的感覺
喇叭系統...AVM A3NG MKII 上一樣電源線(鍍銠公母頭)
喇叭線由SUPRA換為海帶線
喇叭為minima vintage
其實二聲道入門2年而已...還有很多要調整..我學學再分享吧
最後其實要分享的是音響這條路大家一起交流是很有趣的..最近常跟一些前輩聊天學習...我覺得不管是經驗分享也好.方向指導也好..有一群興趣一樣的朋友一起聊真的很棒(雖然我都是在聽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