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6->Hugo->VE8

所有形式耳機與耳機驅動器相關討論,耳機系統專區.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N6->Hugo->VE8

文章113usic 發表於 週五 7月 28, 2017 1:20 am

轉載,全文請移玉步:
https://113usic.com/2017/07/25/n6-hugo-ve8/


圖檔

HKAVPE 2017太多人排隊試VE8
當時我決定棄權,真的等太久
倒不如周圍逛逛,看看Hugo 2,玩玩金磚

這回合寫得不容易,因為這只IEM真的需要warm up很久才見真章
當然,是不是真的達到最極限的真章,我認為只有長期用家才更了解
本次集中在一家耳機店試機,都分段在兩個星期內試了3次
最後確定了耳機取向及達到我認為合理的狀態才敢寫下這一篇
不去這個店就好像只有代理那裡可以試機了 (如有更多地方可試,不仿再確認一下)


圖檔
*測試主要以中/港/台/英語等流行曲的 flac/MQS/DSD 為音源
*下列圖表中大部份細項以10格為指標容量,個別會選用7格(因覺得沒必要用太多容量)
*10格細項之中黃線代表著2017年之前IEM之能力極限(大概); 而黃線後的部份是基於科技日新月異,新一代便攜旗鑑越出越頻密,所以IEM組合是絕對會慢慢超越黃線
*灰格代表0.5
*除 整體配合性/高頻表現/中頻表現/人聲表現/樂器表現/低頻表現 涉及的主觀性較多,所有其他細項均主要以客觀性作定論
*某些細項會因 體積/音場/密度/分析力 這四個重要因數及其他相關細項而 左右/限制 其分數,例如 主觀性細項/音樂感 等等
*客觀性細項的分數應視為一個 指標/spectrum,並不存在絕對的好壞比較性; 相反,主觀性細項的分數越高則越優
*聲底細項中的 冷暖/厚薄/光暗/粗幼 會以4作為代表「中性」的臨界線,而此「中性」會被視為較接近現實世界聲音的像真度; 虛實會以7代表較像真的實淨聲音,4代表較鬆容的音色,1代表空洞的音色
*現階段我所祟尚的是 Hi-fi走向/全面平均/聲底足夠清澈如現實世界 的聲音,低頻合理足夠支撐下盤及營造足夠氛圍便可,人聲須要中性偏微暖且帶有稍強的高音attack及申延,中頻及樂器的戲份須要較多並能帶出應有的 音樂感/層次感/立體感,而 體積/音場/密度/分析力 會被視為繼聲底喜好以外最為重要的聲音基本因數
*我是耳洞細的,所以能確保耳膠緊貼耳道,使低頻不被削掉
*音量方面我會較進取,我自己不覺得大聲到轟,但我跟身邊的朋友比較,都好像聲量偏大一點


圖檔

有必要就VE8交代一下其warm up的情況有多嚴峻。。。3次試機都花上大半個小時,才能感受到相稱它定價的實力。。。以下各部份我都會慢慢比較warm up前後的落差。

VE8屬於鑑聽走向的類別。這組合的低頻量真的少,20%已是warm up後的百份比,warm up前我覺得是少過20%的。高頻量方面明顯較多,而且warm up前什至覺得多過30%,這亦助長了整體畫面的光度。中頻就一直維持著差不多的量,主要靠人聲作支撐,樂器及音效的參與度稍稍偏低。

一上耳的感覺是聲底 冷/薄/少許虛,試機的大部份時間這3方面基本上都保持在3的狀態,要到測試的後期才距離中性拉近了一點。清是一直都頗清的,而整體音色都是較鬆散的那種,不過音色的線條上感覺是較幼的。至於這個鑑聽聲底的數碼味重不重呢? 數碼味較濃的都是上半場,下半場此味道已經殘餘不多,只是 冷感/薄感 仍會一直跟隨。密度方面很不錯,不過我覺得還未達到8。



圖檔

這部份以個人角度來看其實是比較失望的一環,我認為VE8需要表現得更好,亦有空間發揮得更好。一切的導火線源自這種薄冷鑑聽聲底常見的毛病: 齒音/散/拆。整個測試過程中都一直存在這個情況,分別只在於warm up前的 嚴重/頻密, 與warm up後的 輕微/稀疏。如果 齒音/散/拆 出現在中級檔次以下的組合,那還算 常見/合理,但現在測試的都不是入門級別,價錢計也絕對不是小數目,問題的嚴重性是深遠的。好像說得有點把問題都推到VE8那裡,但退一步客觀看一看,會不會是Hugo中性偏冷+VE8鑑聽薄冷,搞到冷上加冷?我亦沒有考究過這條Effect Audio耳機線實際上的取向。

高頻沒辦法達到6,因受影嚮得最嚴重。。。由hihat/crash說起,以個人選擇耳機的準則,如果hihat/crash不夠像真,什至散得太過份,無論其他方面無比出色,我都很難乖乖付錢帶走,除非有辦法可以作補救調教。。。所以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會比較嚴格看待。盡管VE8 warm up後已有改善,但還是只得4.5,那音色基本上散得 不算最離譜/不傷耳,但已脫離好聽的範圍,加上本身整體音色是較鬆散的那種,因此這個散聲的面積佔據了不少空間,所以這個瑕疵 很顯見/很阻礙其他聲音。其他高頻聲音不會每一次都 散/拆,以warm up後的說,每一首流行曲最少都會發生2-3次,多則更多。。。
若撇除 散/拆的部份,這個高頻才回復正常,不過量多而本質取態較為保守,不是 聚焦/用力/響亮 的那種高頻。

樂器方面還不錯的,各樣樂器聲音的 像真度/順滑度/悅耳度/彈跳力,什至是分析力的展現,都處於不錯的位置上,連我最擔心這聲底下會否變成雞鳴的小提琴都可以過關。。。唯獨就是電子結他的表現不夠理想,warm up前就更什,冷/薄/亁/拆/散 都有,warm up後會明顯改善,聲音變實一點,冷是冷薄但不會過份冷薄,潤會稍稍增加了少許,不過某些位置偶爾還是會 拆/散。然而,因整體聲音較鬆的關係,這個電結他聲音亦不是 聚焦/響亮的那種,而是 較鬆容/較散發出去/較懷舊感覺 的電結他,所以起初播一路向北會懷疑是不是分析力不夠好,幾支電結他一起彈奏時會有點亂,事後就知道未必是分析力的問題,而是鬆容的取向,再加上之後會提及的分離度。

人聲方面當然也遇到同樣毛病,特別在某些 高音位置/沙啞聲音的演譯 就很容易觸礁。另外,齒音算是頗 明顯/頻密 的,不論在 中頻/中高頻/高頻 都經常清楚表露齒音。以其人聲稍稍比其他聲音偏前,而且長期保持著很多戲份,這個格局的人聲會有點主角的味道,因此,盡量 隱藏其缺點/放大其優點 才是上策。人聲高音申延/人聲高音attack 都顯得保守。較可取的我覺得是其感情上的表達都有點 被觸動到/被電到,不過亦未至於達到7什至是更高的境地上。

這組合的低頻量真的太少(同樣…warm up後會多一點)…這很難打分打得再高,唯一較意想不到是雖然量很少,力度亦很陰柔,有點像一陣一陣的風吹過來,不過低頻密度就很高,一直緊緊抓著耳膜。
這是很有趣的,明明就軟弱無力,但反倒感受到陰力的壓迫。。。

「明明就不喜歡牽手 為何卻主動把手勾」

然後那個下潛。。。才是真正的主角。。。徘徊在耳膜的那個低頻聲音陰柔,但所有向下發展的 低頻部份/鼓聲 在胸腔處作支點的下潛就挺實在的,不算盪氣迥場那種,但下潛就正正在我胸口較正中的位置,整個測試過程我都隱隱感到胸口怨著怨著。。。
這裡可以作一個小總結說明整體配合度為何會被扣分,最大的不配就是冷薄聲底的後遺症影嚮了幾個範疇的表現: 高頻/樂器/人聲/中頻, 而 希望有低頻可以作緩衝/發現低頻可取之處與潛力 的時候,竟然找不到足夠的低頻量。。。



圖檔

除了提過hihat/crash的表現不理想,VE8的動態會有點看頭,特別在warm up後,開始感受到整體聲音的 活潑/層次,還有最重要的那股燃燒的味道開始出來了(字眼上有點浮誇,但實際上其實頗貼切,那是一股 band sound/多樂器合奏 所產生的一種 樂器與樂器運行之間/聲音與聲音交替之間 的一股帶暖的氛圍)。。。Warm up前聲音就會比較 黑板/悶悶不樂/生硬。


圖檔

VE8的 音樂體積/橫向音場 絕對符合其$20k+的檔次,但其縱向深度就沒有跟隨著闊度上的增益,前後的距離感比較短。這造成另一個不配: 當每一個聲音都變大了,而整體音色已經偏向鬆散,若再加上前後距離拉得不夠遠,那就直接影嚮 聲音/樂器 的分離度,什至整體的立體感。再回到一路向北副歌部份,三支電結他互相交戲,而最後方靠左那支電結他與站正中的周杰倫手拿的電結他在垂直線位上本來就已經站得很近,右下方那支電結他還好站得夠離開。起初我曾懷疑VE8的分析力,原因在於幾支結他及其他聲音的結像都比較模糊,全部東西亦比較堆在一起,後來用其他歌曲才證實其分析力其實不錯,只是深度不夠,加上較鬆的音色,令 分離度/結像 有所阻礙。

音場穩定性未能達滿分,原因是低頻量還未夠十足打穩下盤。



總結VE8其實在4大基本因數(體積/音場/密度/分析力)都有與其價錢相符的質數,所以改善潛力是絕對高的。首當其衝的一定是run-in要充足,因現在這種初步測試真的未能看得見底其真章,其次就是組合上相信會很花工夫,以解決其2大不配的情況。若我要配撘的話相信會先由銅線下手,因為很好奇其 低頻/下潛 的真正實力可以發揮到那一個境地,而且相信銅線亦對VE8很多方面都有益處,例如 加多低頻/減少高頻/加暖/嘗試修潤中頻至高頻 等等。不過,Effect Audio這條線已經有很多銅的成份,所以或者須要嘗試更多花款的線材,什至要把音源換掉,以防過冷。

當然,若認為改頭改尾就失去 耳機特色/原本性,那這樣說我也沒話講…又或者某些玩家會喜歡這個較原本的聲底,也不奇怪。最後循例講一句: 耳聽為實。
歡迎進來我的個人音樂網頁...好易找~
頭像
113usic
SR40
SR40
 
文章: 15
註冊時間: 週六 6月 17, 2017 10:38 pm

回到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1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