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時光交錯,追求最純淨的音樂 Panasonic SL-CT810

本文同步發表於Mobile01
話說今天下午郵差來按門鈴,拿到了一盒謎樣的物品
這個盒子怎麼看怎麼眼熟,當年學生時代的感動似乎又回到了眼前
現身了!啥? 這時候一定會有夥伴問:怎麼不是掌上型MP3啊?都什麼年代了還用CD隨身聽?
這個疑問容我稍後再解釋
漂亮的金屬質感,上蓋為全金屬製,下蓋\\的塑料質感亦非常好,好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Made in Japan
耳機輸出孔和LineOut/光纖輸出孔,這樣的設計只會出現在CD-Player上,現在的MP3上幾乎不可能看到了
200小時播放800秒防震,沒錯CD隨身聽時代是需要防震的,這也是flash player不會遇到的問題
但200小時的播放時間卻擊敗了現今許多flash player,松下在電力節省上的技術是世界有名的(尤其是省電馬達),當年MP3/CD Player大流行的年代,台製的機型往往都只有1~2HR的電力,由此可見松下在這部分下了非常大的功力
讀寫頭與內部構造
上蓋的特殊反光質感
有冷光的線控,可以顯示英文和日文假名(不能顯示中文),對於現今主流的機種來說幾乎已經找不到有LCD卻無法顯示中文的機種了
顯示英文的時候
播放時主體側面的按鍵會隨機亮燈,非常漂亮
---
怎麼不是掌上型MP3啊?都什麼年代了還用CD隨身聽?
我身旁的朋友也提出同樣的質疑,但我想(事實上)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或許當夥伴們買了一隻五張小朋友以上的耳機時,會對我今日的愚蠢作為感到一絲絲的認同
沒錯,就是音質
版上有人曾分享MD機王,也是為了音質
而Panasonic 的CT800/CT810/CT820系列,就是當年極獲好評的MP3/CD Player
大家會說,i-river和i-audio的音質也很不錯啊,低音重出力也夠
其實這是事實,我原本亦打算購入i-audio機型作為隨身聽(隨身訊源)
但花了一天跑遍光華,KMALL和NOVA的結果
從Samsung聽到i-river聽到i-audio聽到mpio,也聽了sony,msi,ipod和zen
這些隨身flash播放器其實品質不差,但無奈就是推不動我的SONY MDR-F1
不知道是否電流輸出不足的問題,其中幾款甚至還不如我身上的Nokia N70
垂頭喪氣的我回家上AndAudio爬文,漸漸的發現了許多的事情
當天晚上挖箱倒櫃的把塵封許久的SL-SX500挖出來
測試了一下,冷光失效了電池盒不翼而飛,裝上電池後似乎沒什麼問題可以正常動作,只是音量大小因為可變電阻老化的關係轉動時有點電流雜音
看一看耳機接頭,也有著氧化的跡象,半信半疑的我心想:這樣會有好音質嗎?
因為手上沒有什麼發燒片可以測試
只好吧我很喜歡的一個Jazz專輯,先由APE用EAC轉回WAV並分割,然後使用Nero7用1倍速燒到一片比DVD+R還要貴的CD-R上
放到CD Player中,按下播放鍵
原來,這就是震撼人心的聲音啊
老實說,音質表現比PC+Creative XMOD+APE還要出色,而且是大贏啊
這回是真的被毒到了
接下來我幾乎放棄了尋找Flash Player
因為大家的討論不外乎音質是 CD > MD > Flash Player(320K VBR)
而且就算同樣播放MP3,Panasonic / SONY的CD/MP3照樣打趴大部分Flash Player
這些看似有點年代的東西,但是因為用了好的DAC和DSP,優秀的電路和多年的經驗累積
和今日不斷追求cost down的3C產品是不能比擬的,說明白點就是匠心啊
但事實上我無法捨去mp3的方便性,我也不可能隨身帶著所有CD一片一片換
於是最後的選擇就是這台CT810
CT810具有Panasonic自家的D.Sound技術和Digital Remaster音質還原技術
總之就是可以修飾MP3被截去的高頻,實質效果相似於BEE或是X-FI
但聽起來沒有被過度渲染的缺點,完全聽不出是被動過手腳的聲音
其實我也考慮過入手Panasonic SD370V插SD卡式隨身聽,音質似乎延續CD Player以來的好傳統
但無奈傳檔須用專用軟體,若要直接讀寫SD更需買Panasonic原廠讀卡機,且檔案完全經DRM加密有諸多限制
所以最終只好選擇放棄
入手的這台,是一台三手機,而我只花了一張小朋友
我覺得非常的超值,超值到讓我覺得感動,感動到讓我想分享給大家
下圖:SL-SX500 & SL-CT800(三年前壞了) & SL-CT810(雖然不知道幾歲了但拜託別壞啊)
同場加映,SL-CT800 & SONY MDR-F1

話說今天下午郵差來按門鈴,拿到了一盒謎樣的物品

這個盒子怎麼看怎麼眼熟,當年學生時代的感動似乎又回到了眼前

現身了!啥? 這時候一定會有夥伴問:怎麼不是掌上型MP3啊?都什麼年代了還用CD隨身聽?
這個疑問容我稍後再解釋

漂亮的金屬質感,上蓋為全金屬製,下蓋\\的塑料質感亦非常好,好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Made in Japan

耳機輸出孔和LineOut/光纖輸出孔,這樣的設計只會出現在CD-Player上,現在的MP3上幾乎不可能看到了

200小時播放800秒防震,沒錯CD隨身聽時代是需要防震的,這也是flash player不會遇到的問題
但200小時的播放時間卻擊敗了現今許多flash player,松下在電力節省上的技術是世界有名的(尤其是省電馬達),當年MP3/CD Player大流行的年代,台製的機型往往都只有1~2HR的電力,由此可見松下在這部分下了非常大的功力

讀寫頭與內部構造

上蓋的特殊反光質感

有冷光的線控,可以顯示英文和日文假名(不能顯示中文),對於現今主流的機種來說幾乎已經找不到有LCD卻無法顯示中文的機種了

顯示英文的時候

播放時主體側面的按鍵會隨機亮燈,非常漂亮
---
怎麼不是掌上型MP3啊?都什麼年代了還用CD隨身聽?
我身旁的朋友也提出同樣的質疑,但我想(事實上)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或許當夥伴們買了一隻五張小朋友以上的耳機時,會對我今日的愚蠢作為感到一絲絲的認同
沒錯,就是音質
版上有人曾分享MD機王,也是為了音質
而Panasonic 的CT800/CT810/CT820系列,就是當年極獲好評的MP3/CD Player
大家會說,i-river和i-audio的音質也很不錯啊,低音重出力也夠
其實這是事實,我原本亦打算購入i-audio機型作為隨身聽(隨身訊源)
但花了一天跑遍光華,KMALL和NOVA的結果
從Samsung聽到i-river聽到i-audio聽到mpio,也聽了sony,msi,ipod和zen
這些隨身flash播放器其實品質不差,但無奈就是推不動我的SONY MDR-F1
不知道是否電流輸出不足的問題,其中幾款甚至還不如我身上的Nokia N70
垂頭喪氣的我回家上AndAudio爬文,漸漸的發現了許多的事情
當天晚上挖箱倒櫃的把塵封許久的SL-SX500挖出來
測試了一下,冷光失效了電池盒不翼而飛,裝上電池後似乎沒什麼問題可以正常動作,只是音量大小因為可變電阻老化的關係轉動時有點電流雜音
看一看耳機接頭,也有著氧化的跡象,半信半疑的我心想:這樣會有好音質嗎?
因為手上沒有什麼發燒片可以測試
只好吧我很喜歡的一個Jazz專輯,先由APE用EAC轉回WAV並分割,然後使用Nero7用1倍速燒到一片比DVD+R還要貴的CD-R上
放到CD Player中,按下播放鍵
原來,這就是震撼人心的聲音啊
老實說,音質表現比PC+Creative XMOD+APE還要出色,而且是大贏啊
這回是真的被毒到了
接下來我幾乎放棄了尋找Flash Player
因為大家的討論不外乎音質是 CD > MD > Flash Player(320K VBR)
而且就算同樣播放MP3,Panasonic / SONY的CD/MP3照樣打趴大部分Flash Player
這些看似有點年代的東西,但是因為用了好的DAC和DSP,優秀的電路和多年的經驗累積
和今日不斷追求cost down的3C產品是不能比擬的,說明白點就是匠心啊
但事實上我無法捨去mp3的方便性,我也不可能隨身帶著所有CD一片一片換
於是最後的選擇就是這台CT810
CT810具有Panasonic自家的D.Sound技術和Digital Remaster音質還原技術
總之就是可以修飾MP3被截去的高頻,實質效果相似於BEE或是X-FI
但聽起來沒有被過度渲染的缺點,完全聽不出是被動過手腳的聲音
其實我也考慮過入手Panasonic SD370V插SD卡式隨身聽,音質似乎延續CD Player以來的好傳統
但無奈傳檔須用專用軟體,若要直接讀寫SD更需買Panasonic原廠讀卡機,且檔案完全經DRM加密有諸多限制
所以最終只好選擇放棄
入手的這台,是一台三手機,而我只花了一張小朋友
我覺得非常的超值,超值到讓我覺得感動,感動到讓我想分享給大家
下圖:SL-SX500 & SL-CT800(三年前壞了) & SL-CT810(雖然不知道幾歲了但拜託別壞啊)

同場加映,SL-CT800 & SONY MDR-F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