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R-Z7評測 : 被寄予重望的王者聲明:
此文章非經由SONY委託撰寫, 本人也不因為此文章而收受SONY任何有形無形酬勞
文中所有設備皆為我本人自行購買或自行前往試聽, 特此告知在2014年10月, SONY推出了久違多年的旗艦家用耳罩MDR-Z7
在這之前的MDR-CD3000與MDR-SA5000, 無一不樹立了音響性能的典範
銀座展示會時,第一時間初探Z7的聲音
販賣後不久, 我也購入了我自己的MDR-Z7
從一開始的熱烈討論到現在, 終於比較可以靜下心來以較客觀與全面的角度來給MDR-Z7最終的評價
Z這個字在「傳統」的SONY的產品型號中有特殊的意義
不單指代表旗艦,更代表了當代SONY技術精華的結晶, 不計成本所完成的紀念版本
70mm鋁金屬鍍膜液晶振膜單體70mm單體無疑是MDR-Z7的重要賣點之一
目前各耳機大廠的單體仍以50mm為主(鐵三角為53mm), 越大的單體可以有著越飽滿的低頻,
也能夠詮釋更為自然的音場,提供更接近二聲道音響的聲音
但70mm單體也代表的更大的單體重量,以及需要更強的驅動力
過往SONY在XB1000以及MA900上都曾使用70mm單體, 只是振膜使用的是傳統多積層材質
以我實際擁有的MA900為例,在開放式耳機中可以提供極為自然,寬廣的音場. 低頻有相當的優秀有質有量. 人聲表現亦溫潤耐聽
但MA900的解析度比起他廠旗艦次旗艦的耳機則呈現劣勢. 以鐵三角AD1000為例
A/B Test下聽感上明顯感受到AD1000能夠提供更為纖細,且富含更多細節且高解析度的聲音
XB1000則在我試聽之下聲音明顯沉悶有籠罩感,高頻無法得到伸展且解析比起MA900更為劣勢
70mm單體固然有其優點,但在低組抗高敏感度的耳機設計下卻有其瓶頸
MDR-Z7解決這個瓶頸的方式是, 採用液晶振膜及CCAW線圈以及放棄低阻抗設計
液晶振膜不用說是SONY近五年來在耳機發展上極大的貢獻之一, 能提供比傳統動圈更好的解像度及三頻延伸
其最成功的產品為動圈耳道的MDR-EX1000
CCAW線圈則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以鐵三角為例採用CCAW線圈的多半是中低階產品(如AD900X),中高階耳機多半採用4N或是7N的OFC線圈
但是OFC本身比CCAW重上許多, 使的單體的質量變重,相對的反應速度沒有CCAW迅速
在我自己的聽感中,鐵三角採用CCAW線圈的耳機多半有種刺亮感, 但解析度確實較同價位中採用OFC線圈的耳機優秀(如鐵三角AD700對比A900)
但在SONY的產品上採用CCAW線圈產品並不少見也不乏旗艦
如之前提到的MDR-EX1000, 以及使用奈米振膜的前代旗艦MDR-SA5000與訂製限量版的QUALIA Q010
SONY在旗艦耳機的單體中強調振膜的高內部損耗性(意味著輸入的能量能在振膜運動中被耗盡)
但這樣的材質通常導致振膜不易發出聲音,也就是對比PET等材質的傳統振膜, 高內部損耗性的振膜並不容易被驅動
而事實上過往SONY採用過的乳白色奈米振膜, 其面積比重也遠超過傳統PET振膜
諸如以上原因, 加上70歐姆的中阻抗設計
可以理解到MDR-Z7是一隻並不容易驅動,並不好推的耳機.
在小功率的隨身播放器與隨身擴上,驅動MDR-Z7恐沒有良好的效果
而從另一個方向思考
MDR-Z7是SONY不顧一切只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聲音的技術指標
捨棄了消費性電子的便利性, 也捨棄了大部分的隨身市場(也因為這個原因,才有PHA-3的出現)
MDR-Z7的聲音表現以下聽感以以下搭配為基準, 個別設備的搭配聽感請見後續補充
主要搭配設備 : FOSTEX HP-A8 GAIN 10dB
評價用音樂 : 原生DSD64音樂, 96KHz/24bit HIRES, 44.1KHz無損flac
MDR-Z7整體的聲音, 可以說用充滿張力及氣勢來形容
每一絲聲音都充滿了形體以及力道, 彷彿具有質量般打在鼓膜上
這種感覺就好比煙火爆炸時,強烈的音波不只「聽到」,而是用身體以及耳朵強烈的感受到其能量
當然MDR-Z7聲音強度不比煙火, 但卻是至今為止我聽過音壓最大的動圈式耳機
在聲音平衡性上MDR-Z7相對均衡,低頻處略為突出,中頻持平,高頻處略暗,整體分布為6-6-5-5-4
而這個平衡性會隨著驅動設備而有所不同, 在官方PHA-3搭配上低頻會更強,高頻則更不突出
我個人建議使用高解析,中推力且略微強調高頻的一體機來驅動MDR-Z7, 可以營造出更為三頻均衡的聽感
在我聽過的所有動圈耳機中,MDR-Z7擁有最佳的解析度,甚至與旗艦的平板耳機不分上下
但仍略輸給STAX SR-407/507/009等高階靜電耳機
在之前銀座SONY SHOW ROOM的簡評中我曾做下「乍聽Z7解析度不輸W5000」的感想
而在自家仔細聆聽比較下, MDR-Z7的解析度確實高過W5000及鐵三角其他旗艦耳機
聲音更加的濃密緊實卻又明確分明, 在極為複雜的音場下仍能把所有聲音來源完整的權勢
如果只論音響性,我主觀的認為MDR-Z7會是動圈耳罩中的最高等級
低頻表現MDR-Z7的低頻充滿了震撼感,速度感以及彈性
與我聽過其他強調低音耳機有所不同的是, 我可以明確的在Z7上感受到「具有透明感的低音」
低頻震撼卻輪廓明確快速,定位明確不渙散,低頻的下潛也可以達到極深的位置
就好比在祭典中實際聆聽不經過音響擴大的太鼓聲般
這樣的低頻表現是即使在HIFIMAN HE-560, DENON D5000上也無法比擬的
我自覺無法相比各廠所有以低頻為主的耳機
但至少在我熟知的所有SONY,鐵三角耳罩式耳機中, 我認為MDR-Z7的低頻表現最為優秀
中頻與人聲表現MDR-Z7的中頻略為突出, 有著十足的厚度,聲音走向略為偏暖, 低頻雖然強勁但不會影響到中頻的表現
中頻有著略為磁性韻味的感覺, 聲音綿密,高解析且反應速度良好
人聲表現上MDR-Z7可以說為全方位的優秀,但並沒過於強烈的癖性與特色
在我試聽的曲目中完全感受不到女聲的齒音, 但女高音的延伸略微受到抑制較沒有「穿入腦門」般的刺激感受
Z7人聲表現中最最常被問的問題、「MDR-Z7有女毒嗎?」
首先女毒這個字不是我發明的,我也是被古早AA的前輩所毒化的
要解釋Z7的人聲表現, 就要回歸到SONY音染與鐵三角音染說起
SONY長久以來其實也注重其非監聽用的音樂耳機在人聲上的染色
SONY一貫的音染像是厚實溫潤的中頻, 人聲聽起來有重量, 有著略為醇厚的韻味但是不強調女聲高音
與鐵三角風格概略比較(當然有例外,例外無限多), SONY走的是暗女聲, 鐵三角走的是亮女聲
但是SONY這種人聲表現又與A900XLTD等強調中頻人聲音染的鐵三角不同, 中間微妙的差異只能靠慢慢體會
如果MDR-Z7的女聲表現與自家的耳機相比,可以說是歷代旗艦中數一數二好聽的
MDR-Z7的人聲表現醇厚, 有著很高的臨場感與綿密感, 雖不強調艷麗的高頻延伸但在人聲為主的曲目上並不會感受到偏暗
MDR-Z7的人聲距離其實偏近,依照曲目不同聽感上距離或許連1公尺都不到,連結像點約在聽者額頭處
這種定位方式與我之前評測過的HE-560有幾分相似, 但與新鐵三角在正前方(W1000Z,AD2000X)以及老鐵三角在耳邊的定位方式稍有不同
高頻表現MDR-Z7的高頻表現為「一般良好」
受惠於單體本身解析度極高, 雖然聲音平衡性上高頻略暗
但若刻意試聽以高頻為主的曲目, 會感受到高頻延伸以及解析度,分離度仍有非常好的表現
高頻表現婉轉不刺耳, 但染色程度不若鐵三角旗艦/次旗艦耳機般
高頻的延伸則在極高頻處稍稍的受到抑制, 比較沒有辦法展現出高頻穿腦般的銳利感
音場表現MDR-Z7的音場表現應該可以算是本身最大的優勢之一
MDR-Z7的音場雖然說不上十分寬廣但是卻非常自然與立體
受惠於半開放式的腔體設計,聽感上感受不到中階以下密閉式耳機特有的桶音
最令人讚賞的是MDR-Z7的音場可以展現出非常真實且具有魄力的「規模感」
相近的形容詞是我常在歐系耳機中提到的「氣勢」
但MDR-Z7所展現出的不只是氣勢而更像在腦海中刻劃出了一片立體的圖騰
遠近感分明且定位明確, 沒有如開放式耳機略微暈開的感受, 每一個位置每一個音波都具有完整的輪廓與形體
無論是多複雜的曲目,只要本身錄音良好,在MDR-Z7詮釋下都能夠提供極高的分離感
像是萬箭齊發,卻能夠看清楚每隻箭身甚至羽毛般(其實我不是很喜歡用這種太過於抽象的解釋)
以我聽過的密閉式(或是準密閉式,半開放式)耳機中, 我會給MDR-Z7的音場表現最高的評分
但相對的,較沒有音場表現的人聲清唱曲或是演歌,在MDR-Z7上聽起來多容易偏悶放不開
MDR-Z7的拿手與不拿手MDR-Z7雖然在音響性以及音場表現上都豎立了SONY家的新典範
但MDR-Z7畢竟不是萬能,在某些風格的音樂與歌曲中MDR-Z7的表現並不是那麼亮眼
以我試聽的例子來說, MDR-Z7無法完美的詮釋人聲的清唱曲以及小編制的樂器演奏
人聲的清唱曲中,MDR-Z7的表現沉悶且侷限, 音場被大幅度的限縮, 女聲中的透明感與纖細感也無從展現
就好像在一個諾大的演奏廳中央卻只有歌唱者在沒有麥克風的情況下演唱, 或著就像是錄音室裡般完全沒有經過處理的聲音
MDR-Z7的音場立體且十足以詮釋大編制具有氣勢的音樂, 但就像一個超廣角鏡般照風景壯麗, 卻難以詮釋細部的美好
比起MDR-Z7, Audio-technica的各旗艦耳機則像是大光圈的人像定焦鏡般能將唱者完美的詮釋, 人聲顯得突出,艷麗且透明感十分優秀
在小編制的爵士演奏中,人聲除了上述音場橘線的缺點外,亦存在著鋼琴與弦樂器不夠亮的問題
尤其在小編制演奏中的小提琴, Z7雖然能尚稱忠實的表現其音色, 但卻缺少了瞬間拉亮的犀利感
樂器的極高頻表現略顯得沉悶而缺乏如鐵三角旗艦耳機般鮮烈,宛如坐在台下聆聽演奏般的感覺
MDR-Z7適合與不適合的音樂類型適合的類型 : 電影配樂,原聲帶, 大部分的樂器演奏, 動畫/遊戲/流行音樂全般, 動態感強的電子音樂, 大部分的人聲演唱(除了清唱,演歌等)
不適合的類型 : 小編制演奏, 人聲清唱, 純古典音樂(以我試聽的範疇而言)
MDR-Z7 RUN IN過程中的聽感變化在我購入我自己的MDR-Z7後, 斷續的約歷經了約200HR的RUN IN
在剛開聲不滿5HR時, 整體的聲音顯得黏滯且放不開, 分離度及解析度均無法展現
超過20HR時,整體的音響性開始有了較大的改善, 但此時仍耳擴需要使用較大的增益比(GAIN +10dB~15dB)才能夠把聲音展現
超過50HR時,音場的立體性與聲音的速度感,彈性開始展現,與RUN IN完成的版本已經相距不遠
而在超過100HR後變化已經不大,我的體感上已經沒有太大的變化
此時整體的聲音變得更為沉穩,但值得注意的是高頻反而變得更暗, 經由降低耳擴的增益比(GAIN +5dB)可以獲得改善
RUN IN這段時間來的感想, 我原本認為MDR-Z7需要大功率的耳擴才能展現其素質
但隨著RUN IN時間的拉長, 卻覺得中推力的耳擴也可以把MDR-Z7驅動到一定的水準
300mW等級的隨身擴或桌上小擴驅動MDR-Z7或已足夠
樂曲評鑑待補,寫到吐血了以上歌曲可經由以下連結試聽(歌曲連結自Youtube,非由本人上傳)
MDR-Z7評測用音樂MDR-Z7的驅動搭配SONY PHA-3 單端/平衡輸出PHA-3是MDR-Z7的官配, 其平衡輸出下可以表現出SONY原廠想要MDR-Z7想要讓聽者感受到的原汁原味
但我認為其單端驅動並不及格
PHA-3單端驅動Z7的評策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簡而言之是聲音偏悶,氣勢與解析皆無法展現
SONY MDR-Z7再聽 : PHA-3的平衡端子較能發揮全面實力而PHA-3配上其平衡輸出, 確實能夠得到相對完整的驅動結果
聲音較有包圍感中頻較厚, 音場較小但立體縱深不改變
高頻較為不明顯, 低頻表現較有SONY XB系列風格
PHA3推動的Z7整體較為濃郁,聲音有點像是DS7500等劇院耳機的全面升級感
高頻表現相對的收斂但解析度與細膩度優秀, 低頻的表現集中於極低頻到次低頻頻段的震撼感與包圍感
對比之後測試的單端系統, PHA-3平衡系統下驅動MDR-Z7可以得到更好的分離感
而因為分離感的增強音場的明確感與結像也變得更為清晰, 更能夠詮釋歌曲的氛圍甚至是還原錄音現場
PHA-3的DSEE HX功能與SONY自家設備的關係在MDR-Z7 + PHA3的測試中我使用了NB(foobar2000)與Xperia Z1(USB OTG)連結PHA-3. 雙方均沒有經過播放器端的軟體升頻
但很神奇的, Xperia Z1+PHA-3的組合卻能夠給我完全不一樣的聽感
中頻的磁性加重, 整體的節奏感更強, 聲音變得更為流行取向. 這樣的聲音讓我第一個聯想到SONY的Clear Audio+技術
換回NB, 聲音就變得沉穩平時許多. 這樣的差異我認為覺不可能是線材或是電源驅動等物理因素造成
那剩下的就是SONY在PHA-3中對於SONY DEVICE做了若干的優化與手腳
因為在PHA-3 + Xperia Z1測試中關掉側邊的DSEE HX功能, 整體的聽感就與NB驅動無異
FOSTEX HP-A8本文的全文評測聽感以HP-A8推動為主
若與SONY PHA-3比較之,則聲音表現較為清麗中頻較PHA3略為收斂
音場較大呈現的空間感較為開闊,高頻延伸與透明度較好.
在GAIN 10dB設定下我反而覺得A8的低頻控制力甚至略為勝過PHA3.
低頻的表現方式較為快速, 重點點擊一個部位但是消散的速度比PHA3快,
某種程度上來說震撼力反而較強
FOSTEX HP-A8(DAC)→Audio-technica AT-HA5000這個組合比起HP-A8與PHA-3直推, 略為降低的音響性但卻能染上幾分鐵三角的人聲韻味
以粗淺的說法解釋, MDR-Z7可以經由此組合得到幾分原本只有在鐵三角高階耳機才有的女毒風味
人聲的位置從HP-A8的額前定位變成耳邊定位(其實更接近腦內定位), 女聲的染色與韻味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
但在低頻的收放速度,輪廓的明確感上則比起HP-A8來的渙散, 整體的解析度/分離感也略降了一個級數
SONY MDS-JA22ES(DAC)→HIFIMAN EF-6 單端輸出JA22ES是SONY往年的高階MD座機, 由於具有光纖/同軸輸入及良好的DAC性能在此被我當作DAC使用
HIFIMAN EF-6驅動下的MDR-Z7, 整體聽感渾厚極有氣勢, 低頻與高頻的延伸都獲得了相當大的改善
在EF-6上, MDR-Z7呈現出一種略為曠野的風格, 聲音的線條仍綿密但充滿的力道,低頻的下潛更深,力道與音壓感更為強烈
高頻的延伸也彷彿像是被榨出來般, 某些曲目中甚至還會略微明亮刺耳
在驅動完整度上, 我認為HIFIMAN EF-6驅動的MDR-Z7其實是勝過PHA-3
如果說MDR-Z7+HA5000是染上日系音底, 則MDR-Z7 + EF-6則是反過來將MDR-Z7染上幾分大氣,粗曠的歐系音底
可惜的是我手上沒有XLR 4PIN的轉接頭無從測試EF-6的平衡驅動效果,但想必可以在同樣的風格下更為提升音響性
但我可以說的是, EF-6在推動MDR-Z7的音響性,完整性上是勝出圓廠的PHA-3與HP-A8一個等級的
這也證明了MDR-Z7或許並非一定要原廠官配的PHA-3, 一定存在更好的搭配能夠讓MDR-Z7展現出更全面的姿態
Pioneer U-05 單端輸出一樣因為沒有stereo mini轉XLR 3PIN與4PIN的平衡端子, 所以只能測試Pioneer U-05以單端驅動MDR-Z7的表現
一開始將U-05的耳擴設定為LOW GAIN
U-05 LOW GAIN設定下驅動Z7的表現與HP-A8有幾分神似, 解析度與分離度上可以說是相同
但低頻卻顯得略為強烈甚至會些微的影響到中頻, 這是讓我稍微不解的地方
U-05 LOW GAIN下的低頻量大,但控制力不若HP-A8優秀(當然,也輸給HIFIMAN EF-6),與HA5000相似
但值得注意的是,Pioneer U-05本身具有數組數位濾波器以及自家技術的
音染旋鈕調整此旋鈕可以讓低頻的量略為減低,聲音也可以調整得更為纖細
而U-05切換到HIGH GAIN後, 則整體的氣勢感增強但聲音線條略粗不夠纖細, 整體表現不若LOW GAIN時優秀
我想U-05平衡驅動下的MDR-Z7一定比單端更為優秀, 還煩請有購入U-05的網友多分享心得
寫在最後MDR-Z7是一隻SONY長年技術累積的當代旗艦,其音響性極為優秀
即使對比各大廠旗艦動圈耳罩,MDR-Z7仍多能取得音響性上的優勢
但以MDR-Z7實售5萬日圓的實惠售價, 對比其在眾多中階/高階耳擴上極為優秀的表現
比起他廠售價10萬日圓的各動圈旗艦毫不遜色,音響性上甚至時有勝場
我對於MDR-Z7給予
強烈推薦評等
但MDR-Z7並非絕對萬能, 卻也無法取代許多耳機的長處
我不因為Z7的好,而忽視或是對我手上其他耳機失望
相對的,Z7像是拓展了聲音的視野, 與手上各有專長的耳機完美的互補
我不想刻意拿Z7跟哪家的旗艦相比較
Z7的好與不好,長處與短處,往往在長時間的聆聽下更能點滴在心頭
以上,這篇拖了整整兩個月的評測,在此獻給喜歡我的文章的每個象牙塔網友
象牙塔評測連結整體評價 90
豎立音響性的典範, 具有優秀三頻表現的旗艦耳機
低頻 97
具有透明感的低頻,高解析,反應速度及下潛皆屬極優秀等級
中頻 90
中頻略暖具有相當的厚度, 綿密與迴盪
高頻 83
高頻略暗,在部分系統上延伸略不足, 但解析與分離度優秀
音響性 96
整體音響性為動圈耳罩中最高等級
人聲表現 90
人聲表現維持SONY旗艦特有的溫潤韻味, 有中程度染色
樂器表現 90
電子樂器,大編制演奏表現皆佳, 但弦樂器略為亮度不足
解析度 97
解析度極高, 與旗艦平板耳機同等但略遜於高階STAX靜電耳機
分離度 97
分離度極佳, 可以明確分辨各種樂器細節
音場定位 95
音場定位立體,且規模感/遠近感強
音場大小 70
音場大小為中型偏大, 不及大部分開放式耳機
音染程度 75
音染程度為中低程度, 於低頻與中頻較有染色
CP值 97
以5萬日圓的實際售價來說具有至今最強的CP值
SONY MDR-Z7圖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