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所有形式耳機與耳機驅動器相關討論,耳機系統專區.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lfc555 發表於 週二 3月 17, 2015 10:51 pm

4倍DSD 我找了一天 還沒看到相應的DAC電路

問題又回來了 如果 DSD 轉回 PCM 再轉 類比 的輸出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_____________
尊重聲音 專心聽音樂吧 :D
A 幫主 老早就有指示. 一天到晚換器材的人不是玩音響. 只是被音響玩 !!
頭像
lfc555
SR60
SR60
 
文章: 133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22, 2006 9:49 am
來自: 台北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Yazi 發表於 週五 3月 20, 2015 3:09 pm

j00522000 寫: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是什麼? 很多人都弄不清吧
對在下而言DSD有點像是SONY為了穩固自身影音龍頭地位的產物
畢竟SONY沒採用業界常用PWM
好了,拋開個人看法。

43


感謝j00522000大的分享 ;)

內容相當受用,小弟這邊再次感謝您的用心分享
小弟也有寫過類似的專欄文章,上面網友已經友邦小弟貼出 :oops:
小弟個人是認為DSD的理論優勢,在目前的硬體架構下難以發揮
更糟糕的是,理想中能夠發揮DSD優勢的電路似乎又不存在 :eeh:
這點使得DSD目前並非最好的儲存格式,理由的話有興趣可以發月小弟的拙作 :oops: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SONY MDR-Z7 & Audio-Technica AD2000X

部落格: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頭像
Yazi
SR225
SR225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5月 30, 2011 6:53 pm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william0619 發表於 週二 3月 24, 2015 12:18 am

lfc555 寫:4倍DSD 我找了一天 還沒看到相應的DAC電路

問題又回來了 如果 DSD 轉回 PCM 再轉 類比 的輸出

DSD 轉回 PCM 再轉 類比 的輸出
是目前支援DSD播放DAC的主流做法
但DSD 轉回 PCM 是有損轉換的過程
即便是用上weiss saracon這樣的專業軟體也是如此
我不清楚廠製DA chip的轉換方式(這應該已經涉及商業機密了)
但我想應該不見得會有更好的結果
畢竟電腦的運算能力搭配專業軟體的運算能力不會比廠製晶片差(或許要說更好)

所以我覺得要真的發揮DSD的優勢 可能真的要往pure 1-bit DSD DAC升級了
訊源 : Marantz sa8005
耳姬 : ATH-AD2000X ESP-950
-------------------------------------
想聽到更令我感動的聲音
別忘記初衷
我該燒的是音源,而不是器材
頭像
william0619
SR60
SR60
 
文章: 87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21, 2014 10:11 am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william0619 發表於 週三 3月 25, 2015 1:31 am

Yazi 寫:感謝j00522000大的分享 ;)

內容相當受用,小弟這邊再次感謝您的用心分享
小弟也有寫過類似的專欄文章,上面網友已經友邦小弟貼出 :oops:
小弟個人是認為DSD的理論優勢,在目前的硬體架構下難以發揮
更糟糕的是,理想中能夠發揮DSD優勢的電路似乎又不存在 :eeh:
這點使得DSD目前並非最好的儲存格式,理由的話有興趣可以發月小弟的拙作 :oops:

我跟Yazi大的看法剛好相反
能夠發揮DSD優勢的電路其實是有的,只是價格一直都偏貴
或許是因為受到好評的PURE DSD DAC,幾乎都是採用FPGA自行設計的,
研發成本較高,所以售價也就...

下圖是emmLabs總裁Ed Meitner去年(2014/08)來台灣發表MDAT2所公布的圖
圖檔
圖片來源MY-hiend
我無意再去比較DSD 和 PCM的優劣
僅僅只是指出下圖1kHz的方波在emmLabs的技術下是可以被完美呈現的

在極品音響的Playback Designs的介紹頁面也指出
Andreas Koch所設計的DAC,如果送一個10kHz的方波測試訊號
出來的仍是完美的方波,沒有任何的鈴振失真。

而近期發表頗受好評的T+A PDP 3000HV(聽說售價2W美金)
還有PS AUDIO DirectStream DAC(我有看到含Network Bridge約17W台幣)
這樣的價格說真的已經偏中高階產品了
所以DSD的理論優勢,
在目前的硬體架構下難以發揮 我是不認同
目前的硬體價格下不易入手 我覺得沒錯
訊源 : Marantz sa8005
耳姬 : ATH-AD2000X ESP-950
-------------------------------------
想聽到更令我感動的聲音
別忘記初衷
我該燒的是音源,而不是器材
頭像
william0619
SR60
SR60
 
文章: 87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21, 2014 10:11 am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Yazi 發表於 週三 3月 25, 2015 11:33 am

william0619 寫:我跟Yazi大的看法剛好相反
能夠發揮DSD優勢的電路其實是有的,只是價格一直都偏貴
或許是因為受到好評的PURE DSD DAC,幾乎都是採用FPGA自行設計的,
研發成本較高,所以售價也就...

43[/color]


感謝 william0619 大的回覆 ;)

小弟個人認為 DSD 和 PCM 兩種格式都有其優點,也沒有其中一個技術凌駕於另一個技術

只是就目前市場的走向和音樂產業的製作過程來看,PCM "目前"還是保有相對的優勢

並非說 DSD 不好,只是明顯得生不逢時和後繼無力 :eeh:

但也許在將來會有更好的硬體設能讓大家都享受到優質的 DSD 音樂也不一定 ;)

再次感謝 william0619 大的資訊和見解提供 :)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SONY MDR-Z7 & Audio-Technica AD2000X

部落格: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頭像
Yazi
SR225
SR225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5月 30, 2011 6:53 pm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j00522000 發表於 週三 3月 25, 2015 8:24 pm

william0619 寫:我跟Yazi大的看法剛好相反
能夠發揮DSD優勢的電路其實是有的,只是價格一直都偏貴
或許是因為受到好評的PURE DSD DAC,幾乎都是採用FPGA自行設計的,
研發成本較高,所以售價也就...

下圖是emmLabs總裁Ed Meitner去年(2014/08)來台灣發表MDAT2所公布的圖
圖檔
圖片來源MY-hiend
我無意再去比較DSD 和 PCM的優劣
僅僅只是指出下圖1kHz的方波在emmLabs的技術下是可以被完美呈現的

在極品音響的Playback Designs的介紹頁面也指出
Andreas Koch所設計的DAC,如果送一個10kHz的方波測試訊號
出來的仍是完美的方波,沒有任何的鈴振失真。

而近期發表頗受好評的T+A PDP 3000HV(聽說售價2W美金)
還有PS AUDIO DirectStream DAC(我有看到含Network Bridge約17W台幣)
這樣的價格說真的已經偏中高階產品了
所以DSD的理論優勢,
在目前的硬體架構下難以發揮 我是不認同
目前的硬體價格下不易入手 我覺得沒錯


在下和Yazi兄看法相同
1 實際上表現沒數據上漂亮
除了中低頻好其他根本沒比較好
,這也是為什麼推行5.6MB 和11.2MB

2 大部份高級DAC單bit最作法是升到2.8 MB 4倍或8倍 來作整型
為什麼說整型, 原因當到高頻單bit 能記錄bit變少,最後變成噪音
在HiFi中這和PCM升頻重採樣一樣,最後都是要靠算法來推算這頻率原來數據
當然11.2MB以上還是有高頻問題,只不過人耳聽不到,
不過還是有極少部份HiFi器才能播放到11.2MB高頻噪音,所以有器材升到8倍,
當然PCM也有高頻的問題但是問題小且算法成熟

3 市售的DSD檔案多半編輯時轉換過PCM
意思說當我們其實我們聽的DSD就是不完整的東西
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缺點集中在一起
中低頻DSD 的好在轉成PCM就消失
當從PCM轉成DSD 高頻噪音又出現
一定有人說用高規格像11.2MB 或 24/352.8
但是要考慮錄音室的器材水準和使用器材的年限
除非是新的錄音室不然不可能每個器材都可以轉換到高規格
還有要考慮到一般HiFi器才能播放的檔案規格

4 本身硬體架構不太和一般HiFi器材合適
舉個例子
DSD Direct Stream Digital
為什麼我說到DSD會說到數位放大技術
原因是如果真的要完善DSD系統 所謂前級、後級、耳擴這類擴大器基本都不需要
圖檔
半退燒中
當擁有5隻以下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樂〕
當擁有5~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質〕
當擁有超過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收藏〕
隨身訊源:早期iPod classic 30GB ,HTC NEW ONE
隨身耳擴:FiiO E17 (好攜帶)
隨身耳機:Ultrasone Signature DJ
家用訊源:PC
家用耳擴:沒
家用耳機:拿來用Ultrasone Signature DJ
升級線材:沒了
j00522000
SR125
SR125
 
文章: 440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20, 2012 11:16 pm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j00522000 發表於 週四 3月 26, 2015 9:23 pm

在下並不是說DSD不好,DSD也是有很多優點

只是已現在來看DSD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在下所說1、2、3點都會隨著技術的進步都會有所改善

但是惟獨第4點確很難改變,這是觀念問題

這就像現在類比模擬和數位之爭

當初確實類比模擬比較好

但是隨著技術進步數位和類比模擬可以相提並論
半退燒中
當擁有5隻以下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樂〕
當擁有5~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質〕
當擁有超過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收藏〕
隨身訊源:早期iPod classic 30GB ,HTC NEW ONE
隨身耳擴:FiiO E17 (好攜帶)
隨身耳機:Ultrasone Signature DJ
家用訊源:PC
家用耳擴:沒
家用耳機:拿來用Ultrasone Signature DJ
升級線材:沒了
j00522000
SR125
SR125
 
文章: 440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20, 2012 11:16 pm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william0619 發表於 週五 3月 27, 2015 1:31 am

j00522000 寫:在下和Yazi兄看法相同
1 實際上表現沒數據上漂亮
除了中低頻好其他根本沒比較好
,這也是為什麼推行5.6MB 和11.2MB

其實我的焦點一直都放在人耳可聽的頻率範圍
也就是j00522000大所說的中低頻
而DSD在這部分表現確實不比PCM 24/192差
我之前轉貼的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11014242/http://www.smr-home-theatre.org/surround2002/technology/page_07.shtml
如果把DSD的部分拿掉,也可以當成在10kHz方波的極限測試下,PCM取樣頻率對類比還原能力的研究
所以同樣的我覺得現在的PCM拉高取樣頻率,目的不在於人耳聽不到的範圍,那是附帶的優勢
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人耳可聽範圍的取樣點,增加原始類比的還原能力
j00522000 寫:2 大部份高級DAC單bit最作法是升到2.8 MB 4倍或8倍 來作整型
為什麼說整型, 原因當到高頻單bit 能記錄bit變少,最後變成噪音
在HiFi中這和PCM升頻重採樣一樣,最後都是要靠算法來推算這頻率原來數據
當然11.2MB以上還是有高頻問題,只不過人耳聽不到,
不過還是有極少部份HiFi器才能播放到11.2MB高頻噪音,所以有器材升到8倍,
當然PCM也有高頻的問題但是問題小且算法成熟

超取樣和噪音整形是發生在A/D的過程
一般以24/96超取樣,完成噪音整形後 降頻以CD規格發行
D/A的過程應該叫重取樣,其實就是指昇頻(好壞見仁見智)
沒有再降頻撥出,一般不會做噪音整形(整完之後還不是要全部撥出來)
DSD DAC有這樣做的 目前我只看到新發行的PS AUDIO DirectStream DAC
10倍昇頻後 再降頻以5.6M DSD撥出
好處是動態範圍增加 可以到146dB 壞處是總諧波失真有點高 0.03%
DSD到高頻單bit 能記錄bit變少,最後變成噪音,主要原因是因為取樣點變少
這點在PCM也是一樣,以50kHz來說,DSD變噪音,但PCM也好不到哪裡去
24/192在這邊取樣點剩不到4個,以方波極限測試來看,也是摸擬方波進去還原成正弦波出來
過少的取樣點已經產生還原失真,但我的想法還是一樣,人耳聽不到
搞不好DAC後端處理的LPF也是把這頻段砍掉
如果一直要往人耳聽不到的頻率討論,那我想丟出另外一個問題來討論
DXD格式轉的MP3和24/96的Flac到底哪個會比較好聽
前者在人耳可聽的取樣點資訊是後者的4倍,但超過的部分通通砍掉
後者是全保留,但人耳可聽的取樣點資訊是前者的1/4
j00522000 寫:3 市售的DSD檔案多半編輯時轉換過PCM
意思說當我們其實我們聽的DSD就是不完整的東西
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缺點集中在一起
中低頻DSD 的好在轉成PCM就消失
當從PCM轉成DSD 高頻噪音又出現
一定有人說用高規格像11.2MB 或 24/352.8
但是要考慮錄音室的器材水準和使用器材的年限
除非是新的錄音室不然不可能每個器材都可以轉換到高規格
還有要考慮到一般HiFi器才能播放的檔案規格

DSD其實是可以剪輯混音的
Playback Designs的Andreas Koch,當初在年Sony及Philips研發的團隊擔任首席工程師
打造的Sonoma workstation是一套可作八軌數位類比轉換及類比數位轉換的DSD錄音剪輯混音系統
這是一套純DSD的剪輯系統,現在已經發展到32軌了,附上連結
http://www.superaudiocenter.com/images/Sonoma32.pdf
連結裡面顯示,這套系統有被一些葛萊美獎獲獎製作人和工程師採用
j00522000 寫:4 本身硬體架構不太和一般HiFi器材合適
舉個例子
DSD Direct Stream Digital
為什麼我說到DSD會說到數位放大技術
原因是如果真的要完善DSD系統 所謂前級、後級、耳擴這類擴大器基本都不需要
圖檔

這點我不太明白j00522000大所要表達的意思,還有跟DSD的關係,可否再解釋一下,謝謝
補充:圖片來源sony-asia Home Theatre System
https://www.sony-asia.com/article/272738/section/product/product/rht-g1500
訊源 : Marantz sa8005
耳姬 : ATH-AD2000X ESP-950
-------------------------------------
想聽到更令我感動的聲音
別忘記初衷
我該燒的是音源,而不是器材
頭像
william0619
SR60
SR60
 
文章: 87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21, 2014 10:11 am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lfc555 發表於 週五 3月 27, 2015 8:02 pm

DSD 如過只需要20k 其他濾掉 Hi-Res 40K 先打臉
Noise shaping 已經是一條活路 拉開20K 以上Dithering 如果直接推給喇叭 線圈 會撐不住
所以LPF 設定在50K 而不是100K

如果 80db上升130 db動態音樂 利用兩倍DSD直接撥放到喇叭 每一個bit 轉換電壓
到最高動態點 每個bit 需要增加多少電壓 這個電路可以做出來嗎?
這電路我找了好久

DSD 還是擺脫不了 AMP
最後由 lfc555 於 週六 3月 28, 2015 12:13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_____________
尊重聲音 專心聽音樂吧 :D
A 幫主 老早就有指示. 一天到晚換器材的人不是玩音響. 只是被音響玩 !!
頭像
lfc555
SR60
SR60
 
文章: 133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22, 2006 9:49 am
來自: 台北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j00522000 發表於 週五 3月 27, 2015 9:51 pm

william0619 寫:其實我的焦點一直都放在人耳可聽的頻率範圍
也就是j00522000大所說的中低頻
而DSD在這部分表現確實不比PCM 24/192差
我之前轉貼的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11014242/http://www.smr-home-theatre.org/surround2002/technology/page_07.shtml
如果把DSD的部分拿掉,也可以當成在10kHz方波的極限測試下,PCM取樣頻率對類比還原能力的研究
所以同樣的我覺得現在的PCM拉高取樣頻率,目的不在於人耳聽不到的範圍,那是附帶的優勢
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增加人耳可聽範圍的取樣點,增加原始類比的還原能力


先討論人耳聽覺頻率範圍
一般是說20Hz~20kHz
也有一說這是指16歲~20歲人耳聽覺頻率範圍
但是小孩子卻可以聽到30kHz~40kHz
50歲左右人耳聽覺頻率範圍退化到 14kHz
大部份年輕HiFi燒友說可以聽見22kHz
另外還有特殊的人就不討論

以2.8MB 的DSD 20kHz的噪音
5.6MB高頻的噪音也有可能被人耳所聽見

再來說SONY 當初宣稱人耳就算聽不見超過聽覺頻率範圍也還是有感覺
所以HiFi級器材最大頻率都在100kHz
所以說2.8MB 4倍 11.2MB的高頻確實人耳聽不出來

但是要當初(約16年前)能買DSD天價器材的人年紀一般超過25歲
外加當時的科技技術 2.8MB 確實是妥協下的規格

說真的訂定和支持DSD的人一定都會說好
尤其牽扯到商業行為
反正說一句現在DSD規格並不好
至少製作編輯要在11.2MB 商業作品至少也要在5.6MB

william0619 寫:超取樣和噪音整形是發生在A/D的過程
一般以24/96超取樣,完成噪音整形後 降頻以CD規格發行
D/A的過程應該叫重取樣,其實就是指昇頻(好壞見仁見智)
沒有再降頻撥出,一般不會做噪音整形(整完之後還不是要全部撥出來)
DSD DAC有這樣做的 目前我只看到新發行的PS AUDIO DirectStream DAC
10倍昇頻後 再降頻以5.6M DSD撥出
好處是動態範圍增加 可以到146dB 壞處是總諧波失真有點高 0.03%
DSD到高頻單bit 能記錄bit變少,最後變成噪音,主要原因是因為取樣點變少
這點在PCM也是一樣,以50kHz來說,DSD變噪音,但PCM也好不到哪裡去
24/192在這邊取樣點剩不到4個,以方波極限測試來看,也是摸擬方波進去還原成正弦波出來
過少的取樣點已經產生還原失真,但我的想法還是一樣,人耳聽不到
搞不好DAC後端處理的LPF也是把這頻段砍掉
如果一直要往人耳聽不到的頻率討論,那我想丟出另外一個問題來討論
DXD格式轉的MP3和24/96的Flac到底哪個會比較好聽
前者在人耳可聽的取樣點資訊是後者的4倍,但超過的部分通通砍掉
後者是全保留,但人耳可聽的取樣點資訊是前者的1/4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2.8MB 到 11.2MB叫昇頻
那為什麼在20kHz高頻噪音會減少?
取樣點?你好像弄錯什麼......
在下曾說過PCM和DSD就像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
那是因為他們從根本不一樣
取樣點 不等於 多少bit

當初SONY會從單bit 轉到 多bits
其實就是到高頻時可以已多bits當一個單位來減少高頻噪音

william0619 寫:DSD其實是可以剪輯混音的
Playback Designs的Andreas Koch,當初在年Sony及Philips研發的團隊擔任首席工程師
打造的Sonoma workstation是一套可作八軌數位類比轉換及類比數位轉換的DSD錄音剪輯混音系統
這是一套純DSD的剪輯系統,現在已經發展到32軌了,附上連結
http://www.superaudiocenter.com/images/Sonoma32.pdf
連結裡面顯示,這套系統有被一些葛萊美獎獲獎製作人和工程師採用

當初寫開寫頭篇文章時(約2年開寫,資料是5年左右留意)
並沒有能確認工作原理的DSD全套錄音編輯輸出器
但是後來就沒說,只是現在在下才是不能確認全程單bit
所以在下說會"1、2、3點都會隨著技術的進步都會有所改善"

還有當最終商業作品輸出規格是什麼
應該是2.8MB居多那20kHz的噪音一定會有
那比差不多大小24/44.1Kz真的有很大優勢嗎?

william0619 寫:這點我不太明白j00522000大所要表達的意思,還有跟DSD的關係,可否再解釋一下,謝謝
補充:圖片來源sony-asia Home Theatre System
https://www.sony-asia.com/article/272738/section/product/product/rht-g1500


這裡就要說到數位放大這東西
嚴格來說DSD輸出就會用到數位放大的技術
也就是說本身就有放大技術
多接其他放大器材也只是多失真
所以SONY才會貼出這張圖
-------------------------------------------------------------------

最後您給的1kHz的方波DSD到底是什麼規格?2.8MB? 5.6MB?
還有另外有人給的1kHz的方波成線和您說的情形相反

這裡是引用連結
http://www.techbang.com/posts/18659-sci ... rce?page=4
半退燒中
當擁有5隻以下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樂〕
當擁有5~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質〕
當擁有超過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收藏〕
隨身訊源:早期iPod classic 30GB ,HTC NEW ONE
隨身耳擴:FiiO E17 (好攜帶)
隨身耳機:Ultrasone Signature DJ
家用訊源:PC
家用耳擴:沒
家用耳機:拿來用Ultrasone Signature DJ
升級線材:沒了
j00522000
SR125
SR125
 
文章: 440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20, 2012 11:16 pm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william0619 發表於 週六 3月 28, 2015 1:55 am

抱歉引言過長,部分刪除
並改以藍色字做為回應

先討論人耳聽覺頻率範圍
一般是說20Hz~20kHz
也有一說這是指16歲~20歲人耳聽覺頻率範圍
但是小孩子卻可以聽到30kHz~40kHz
50歲左右人耳聽覺頻率範圍退化到 14kHz
大部份年輕HiFi燒友說可以聽見22kHz
另外還有特殊的人就不討論
抱歉,在下第一次知道小孩子可以聽到30kHz~40kHz
如果能提出出處,在下感激不盡

以2.8MB 的DSD 20kHz的噪音
以Playback Designs的圖來看(Yazi大也有引用),2.8M DSD在20kHz應該在24bit -144dB上下
應該還稱不上是噪音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2.8MB 到 11.2MB叫昇頻
那為什麼在20kHz高頻噪音會減少?
因為超取樣,付上出處http://en.wikipedia.org/wiki/Oversampling
簡單來說 噪音訊息總量不變 4倍昇頻後 分佈範為增加為4倍
相對原本在20Hz~20kHz的噪音訊息量下降為原本的1/4

取樣點?你好像弄錯什麼......
在下曾說過PCM和DSD就像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
那是因為他們從根本不一樣
取樣點 不等於 多少bit
DSD的取樣點的資訊就是1-bit 所以多少bit 就是多少取樣點 這邏輯有誤嗎?
取樣點以取樣頻率去推算
PCM在取樣點紀錄的是絕對位置,以16-bit或24-bit紀錄
DSD在取樣點紀錄的是相對位置,以1-bit去記錄和前一個取樣點的比較結果
這樣的理解有誤嗎?


當初寫開寫頭篇文章時(約2年開寫,資料是5年左右留意)
並沒有能確認工作原理的DSD全套錄音編輯輸出器
但是後來就沒說,只是現在在下才是不能確認全程單bit
所以在下說會"1、2、3點都會隨著技術的進步都會有所改善"
Sonoma workstation是在1995~1996年被研發出來的
付上出處http://topaudio.tw/playback/people/R/u1.pdf

這裡就要說到數位放大這東西
嚴格來說DSD輸出就會用到數位放大的技術
也就是說本身就有放大技術
多接其他放大器材也只是多失真
所以SONY才會貼出這張圖
我已指出這張圖是被放在sony的家庭劇院系統
不管是DVD或是BD的家庭劇院,音頻規格都不是DSD
所以SONY貼出這張圖 是為了說明DSD輸出會用到數位放大的技術??

-------------------------------------------------------------------

最後您給的1kHz的方波DSD到底是什麼規格?2.8MB? 5.6MB?
還有另外有人給的1kHz的方波成線和您說的情形相反
這張圖是emmLabs總裁Ed Meitner去年(2014/08)來台灣發表MDAT2所公布的圖
1kHz的方波的規格並未說明,所以我也說無意再去比較DSD 和 PCM的優劣
因為前端規格不確定,比較無意義,如果是DSD格式那PCM DAC表現較差也是合理
因為我也有在本串文章指出DSD和PCM的轉換是有損轉換
用這張圖指是為了回應Yazi大
DSD在emmLabs的技術下是可以被完美呈現的
並非Yazi大所說的夠發揮DSD優勢的電路似乎又不存在
訊源 : Marantz sa8005
耳姬 : ATH-AD2000X ESP-950
-------------------------------------
想聽到更令我感動的聲音
別忘記初衷
我該燒的是音源,而不是器材
頭像
william0619
SR60
SR60
 
文章: 87
註冊時間: 週三 5月 21, 2014 10:11 am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lfc555 發表於 週六 3月 28, 2015 8:18 am

william0619 寫:這張圖是emmLabs總裁Ed Meitner去年(2014/08)來台灣發表MDAT2所公布的圖
1kHz的方波的規格並未說明,所以我也說無意再去比較DSD 和 PCM的優劣
因為前端規格不確定,比較無意義,如果是DSD格式那PCM DAC表現較差也是合理
因為我也有在本串文章指出DSD和PCM的轉換是有損轉換
用這張圖指是為了回應Yazi大
DSD在emmLabs的技術下是可以被完美呈現的
並非Yazi大所說的夠發揮DSD優勢的電路似乎又不存在


MDAT2 DSP 演算法完成

官網這樣寫
"
MDAT™: 2x DSD upsampling
Meitner Digital Audio Translator (MDAT™) upsamples to 5.6 mHz, double the SACD standard sampling rate.
Proprietary discrete dual differential D-to-A conversion circuit
We were not willing to accept the inherent non-linearities of every mass-market chip created to date. Neither should you.
"
" circuit " 我對這個字用法 可能有自己的偏見 例如 "circuit Switch" 題外話

DSD 0與1之間 輸出還是不能純粹使用電路 被動 (電容電阻電感) + 主動(二極體電晶體...) 元件 直入 喇叭

ED 自己也用數位信號處理後的方式還原類比

SONY S-MASTER POWER AMP 要打進 HIEND 市場 段路很險 太多要克服 不然只能停留在家庭劇院

PCM 32bit/384K 已經可以 克服不連續PCM 16bit/44.1K bit與bit 之間 斜率過大造成的問題

PCM 轉換到 DSD 升頻 再輸出 類比小信號 沒有意義了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_____________
尊重聲音 專心聽音樂吧 :D
A 幫主 老早就有指示. 一天到晚換器材的人不是玩音響. 只是被音響玩 !!
頭像
lfc555
SR60
SR60
 
文章: 133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22, 2006 9:49 am
來自: 台北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j00522000 發表於 週六 3月 28, 2015 11:16 pm

抱歉,在下第一次知道小孩子可以聽到30kHz~40kHz
如果能提出出處,在下感激不盡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0/ ... 002059.pdf
這裡確認1~10歲80%的人可以聽到20kHz
但是超過20歲能聽到20kHz卻是0
因為沒去測試20kHz以上的聲音所以沒數據
說真的沒法確1~2歲可以正確表達意思

http://ee.cust.edu.tw/ee/topic/95%E5%B0 ... %99%A8.pdf
還有一般設計機器時(並非HiFi)
一般設計人耳最大能聽見是22kHz為基礎


百科上寫得小孩子可以聽到30kHz~40kHz在下認為是事實
如果否定光是這一點HiFi界上就打一大票人的臉

以Playback Designs的圖來看(Yazi大也有引用),2.8M DSD在20kHz應該在24bit -144dB上下
應該還稱不上是噪音


那就是噪音....

因為超取樣,付上出處http://en.wikipedia.org/wiki/Oversampling
簡單來說 噪音訊息總量不變 4倍昇頻後 分佈範為增加為4倍
相對原本在20Hz~20kHz的噪音訊息量下降為原本的1/4


去想想訊息總量不變,當超取樣資訊總量早就變
當沒有的東西變有,有的東西變沒有它就經過演算
當把噪音減低時其實就算整型

DSD的取樣點的資訊就是1-bit 所以多少bit 就是多少取樣點 這邏輯有誤嗎?
取樣點以取樣頻率去推算
PCM在取樣點紀錄的是絕對位置,以16-bit或24-bit紀錄
DSD在取樣點紀錄的是相對位置,以1-bit去記錄和前一個取樣點的比較結果
這樣的理解有誤嗎?


還是有些不同
PCM取樣點數值固定
DSD取樣點數值不固定
意思說DSD到最後只有0和1 bit
而PCM則是沒記錄

假設把通等資訊總量PCM和DSD在20kHz比較時
PCM能記錄得資訊量絕對比較多
這是DSD先天致命傷也改不掉

但是同時人感覺範圍絕對比所為20kHZ超出太多(這點是證實的,Sony也主打這點)
PCM是沒去記錄
DSD則是記錄但是誤差太大型成噪音

Sonoma workstation是在1995~1996年被研發出來的
付上出處http://topaudio.tw/playback/people/R/u1.pdf


先說在下寫這篇時沒看過底下引用的連結
某HiFi公司寫的
http://www.audionet.com.tw/a/forum.php? ... ra=&page=1
這裡需要懂一點訊號學和硬體
http://tieba.baidu.com/p/2907108537#47010057153l

我已指出這張圖是被放在sony的家庭劇院系統
不管是DVD或是BD的家庭劇院,音頻規格都不是DSD
所以SONY貼出這張圖 是為了說明DSD輸出會用到數位放大的技術??


這裡要說很多請去看看DSD發聲原理
還有請去看清楚SONY有用這技術的產品有哪些

這張圖是emmLabs總裁Ed Meitner去年(2014/08)來台灣發表MDAT2所公布的圖
1kHz的方波的規格並未說明,所以我也說無意再去比較DSD 和 PCM的優劣
因為前端規格不確定,比較無意義,如果是DSD格式那PCM DAC表現較差也是合理
因為我也有在本串文章指出DSD和PCM的轉換是有損轉換
用這張圖指是為了回應Yazi大
DSD在emmLabs的技術下是可以被完美呈現的
並非Yazi大所說的夠發揮DSD優勢的電路似乎又不存在



lfc555 提到了
如果 80db上升130 db動態音樂 利用兩倍DSD直接撥放到喇叭 每一個bit 轉換電壓
到最高動態點 每個bit 需要增加多少電壓 這個電路可以做出來嗎?
這電路我找了好久

說真的能承受高速切換和高電壓電流的電路並輸出給喇叭很難找
如果可以作到也是天價
但是這就是DSD真正的優勢
半退燒中
當擁有5隻以下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樂〕
當擁有5~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質〕
當擁有超過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收藏〕
隨身訊源:早期iPod classic 30GB ,HTC NEW ONE
隨身耳擴:FiiO E17 (好攜帶)
隨身耳機:Ultrasone Signature DJ
家用訊源:PC
家用耳擴:沒
家用耳機:拿來用Ultrasone Signature DJ
升級線材:沒了
j00522000
SR125
SR125
 
文章: 440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20, 2012 11:16 pm

Re: 淺談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技術、現況、未來

文章nyk 發表於 週五 4月 03, 2015 4:47 pm

純個人意見
只是商人推銷的噱頭,就好像AV擴大機的DTS-HD atom 3D....
多個新規格名稱就會刺激換機買氣.......

主要是DSD音樂製作好像不能直接編輯, 要編輯都要先轉PCM再轉回DSD
還有DSD音樂檔來源過少.沒有像之前MP3 瞬間橫掃音樂市場
而且你確定你聽的DSD音樂真的是純DSD錄音,或者只是舊錄音灌水.......
除非蘋果iTunes力推,或者各音樂唱片大廠共同制定規格~

不然不太看好就是了~
nyk
SR40
SR40
 
文章: 3
註冊時間: 週五 6月 01, 2012 1:30 am

上一頁

回到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Google [Bot] 和 29 位訪客